乾隆为什么宠爱和珅?

乾隆为什么宠爱和珅?

既然乾隆同志明知和珅同志劣迹斑斑,却不打他这个千夫所指、万人痛恨的“大老虎”,相反倒是百般呵护,变相纵容,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其中又有什么玄机和奥妙?

凡是了解一点满清历史的人都知道,乾隆朝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巨奸大贪叫和珅。和珅同志从乾隆四十一年得宠之后,在二十几年的时间内,不仅身份显赫,曾被封为一等忠襄公、文华殿大学士,官至内阁首席大臣、军机处领班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权倾朝野;而且,他能集数千年封建王朝官商勾结之大成,肆无忌惮地贪赃受贿,极其善于收敛天下财富而中饱私囊,其家财在嘉庆四年被查抄时,总价值竟高达八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朝廷15年的财政收入。这个数目虽然比贰拾柒億美圆仍然有相当的差距,但在那个生产力相对低下、经济不发达的年代,却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无怪乎后来对此津津乐道、垂涎欲滴的公知精英们将和珅同志誉为十八世纪的世界首富。

纵观和珅同志在乾隆四十一年,以“同进士”(相当于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身份充任乾隆皇帝的三等侍卫、开始邀宠发迹,至嘉庆四年被双规并没收财产后移送司法机关审查、最后被勒令自尽的人生历程,在长达22年的时间里,尽管和珅同志精于算计、善于作秀掩饰,但既然贪污受贿了富可敌国的巨额财产,就不可能不露出一丁点蛛丝马迹。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他欺上瞒下、移花接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伎俩洞若观火的大有人在,云贵总督李侍尧,御史钱沣,乾隆皇帝的私生子、大将军福康安,乃至军机处领班、领侍卫内大臣阿桂,军机大臣刘墉(即戏说历史电视剧中的“刘罗锅”)和军机大臣纪昀(纪晓岚)等人,均或多或少地掌握了和珅同志贪赃枉法的证据,也或明或暗地通过写奏章举报和弹劾过他。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但没有动得了和珅同志的一根毫毛,相反却被他因势利导、借力打力,利用乾隆同志至高无上的权威将上述诸位整得灰头土脸,有的甚至因此而赔上了性命。

按常理而论,据史实推断,通常是主昏而臣奸、主弱而臣佞,也就是说,如果某个朝代出了一个大贪官、大奸臣,那么这个朝代的皇帝一定是昏庸软弱的。可是,乾隆皇帝自小就聪明练达,又得到过其祖父、一代大帝康熙同志无微不至地精心栽培。从雍正同志手里接过皇位后,虽然其抛弃了雍正同志的尊法贬儒、打击豪强的执政理念,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愈演愈烈,但他执政上半期对内整肃吏治、惩办贪官毫不手软;对外平定新疆恐怖分子的叛乱,三打大小金川、降服西藏头人,使中国的版图比现在几乎大了三分之一也是不争的事实。

总体说来,终乾隆一朝,国家基本上延续了康熙、雍正创造的国泰民安之盛况,这才有了后人将这段历史时期推崇为“康乾盛世”的佳话。而且,乾隆同志本人既没有患上软骨病和面瘫综合症,又文韬武略有口皆碑,风流倜傥家喻户晓,该强硬的时候坚硬如钢,该浪漫的时候柔情似水,就连走路的姿势也显得超级性感,完全可与当时俄国女沙皇叶卡特琳娜大帝相媲美,怎么说他都不是一个昏聩懦弱的君主。

因此,说这样精明干练的皇帝对亲信臣子贪赃枉法的劣迹一点都没有察觉,而且时间长达二十多年,岂不是天方夜谭!

于是问题就来了——既然乾隆同志明知和珅同志劣迹斑斑,却不打他这个千夫所指、万人痛恨的“大老虎”,相反倒是百般呵护,变相纵容,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其中又有什么玄机和奥妙?

以往研究清史的人,或许是有所忌讳,或许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许是脑残弱智,对这样至关重要的问题,竟然没有根据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以及统治集团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来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结论,反倒是在一些无关痛痒的旁枝末节上流连忘返,甚至是从一些道听途说、无凭无据的事情上找原因、寻证据。

概括以往形成并较有道理的说法,大致如下:

据有关史料载:说和珅“上有所喻,必遵之,概无悖逆。”翻译成现代白话便是:和珅同志对皇上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一贯是认真贯彻落实,执行无误的,是紧紧地围绕在乾隆同志的周围,与大清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从来都没有违反过乾隆同志指示精神的。那么,和珅同志是如何做到这一步的呢?

有关记述和珅言行的史料中解释道:“上有所欲,无言表,珅每先察之、行之,上大悦,遂须臾不可离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皇上凡是有什么欲望、想做什么事情,在还没有说出口,也没有什么其它表示的情况下,和珅同志便能预先观察到、体会到领导的真实意图,而且,还能按照这个意图提前把事情办好。这样的乖巧使皇上非常满意和高兴,因此,以后便一刻也离不开他了。

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典型事例,当属“尿壶邀宠”之事。传说,就在和珅同志进宫当差不久,皇上闲得无聊,出宫去玩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于是就在御花园里大兴土木,仿外面繁华市井的样子建造了街道、商铺、酒馆,命宫中的太监和宫女们扮成店主、伙计和游客人等,营造出浓厚的亲民爱民、关注民生之氛围,在皇宫内院大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乾隆同志本人则坐着轿子来回巡视,既检查八项规定落实情况,又能使自己充分地陶醉在他亲手创建的和谐社会的满足之中。

可是,没想到园子大,巡视的时间长了,乾隆同志便一阵阵地尿急,附近又没有厕所,就这么下轿随地大小便吧,又违背了他倡导的“八荣八耻”精神,太不文明,所以,急得他在轿子里辗转反侧、抓耳挠腮。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和珅同志一个箭步跃到路旁的杂货铺里,不由分说抓起一个尿壶再倒跃回去,然后不动声色地将尿壶从轿帘下递进去。等到轿子里的乾隆同志把差一点憋不住的尿液酣畅淋漓地尿完,对和珅同志的认识便产生了质的飞跃,那真是满意与欣赏共舞,喜悦和溺爱齐飞。从此,对和珅同志便言听计从、宠幸有加了。

这种说法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因为凡是大奸大恶之人都有一套其他人不具备的独特本领。这种本领基本元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媚上、极其善于揣摩且迎合上司的心理和意图。譬如猫总废掉乱邦之后又准备废赵钱孙李之前,不是有一个原本是乱邦和赵钱孙李的亲信,他凭着这套独特的本领,及时地揣摩到了猫总的意图,果断及时地改换门庭、卖身投靠,从而获得了猫总的赏识并一路升迁的么?

但是,如果说仅凭这一点本领就可以使一个人攀龙附凤、立于不败之地,却也是站不住脚的。可以设想一下,倘若和珅同志就只有这么一点小聪明,只是会在乾隆同志尿急时递个尿壶什么的,他能平步青云、不断升迁、排斥异己、为所欲为地玩弄朝局于股掌之上么?答案是否定的——不能!

和珅同志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的为非作歹,乾隆同志之所以能够容忍、并且有意识地放纵和珅,肯定还有不为人知的,更深层次的缘由。

那么,怎么样才能找到这些深层次的原因呢?

辩证唯物主义学说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既有每个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个性特征,又与其他各种相关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每时每刻都受到这些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再以不断变化了的形式表现出来。反映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反映在政治经济层面上,这种变化就表现为斗争与妥协、团结与分裂、合作与抗衡、利用与被利用等等各种形式。

每一个人都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即便是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即便是掌握着庞大政治经济资源及其使用权力的一品大员,也必须根据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亦即古人所说的时和势,来决定自己的方针和策略。

因而,只要通过对这些具体的人和事,对这些人当时所采取的方针策略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梳理、分析和研判,我们就不难窥一斑而见全豹,发现其中蕴藏着的玄机与奥秘。

据此,就有必要先来看一看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和珅同志和乾隆同志二人各自的智慧、能力、水平、优缺点、办事方法,以及所有这些因素与时、势之间的关系。

先说和珅——和珅同志系满洲正红旗人,父亲官至副都统(正二品),可以说和珅同志是正宗红N代的八旗子弟。不过,因为父母早逝,他的青少年岁月比较贫困蹉跎。为了生存,更为了实现家族复兴的梦想,他刻苦学习各种知识、不断积累社会阅历、以利于能够早日出人头地。但同时,因为他早年混迹于底层社会,受到社会上各种恶习的“熏陶”,对他此后“独立人格”的形成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也产生了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譬如赌博,和珅同志在十五岁时便精于此道——赌具里面灌没灌水银,他入手便知;他赌牌九坐庄,能通过洗牌让上、下家和天门拿到的牌全是蹩十。据传,他十五岁开始养家的收入来源,基本上是靠赢别人的钱,甚至他与他弟弟和琳拜在翰林院侍讲吴省钦、吴省兰兄弟门下就读的学费,亦是依赖赌技而取得,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秉性就此形成。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赌技是练出来的,在这个自觉或不自觉的训练过程中,好赌、敢赌、精于算计、勇于冒险并敢于冒险、乃至敢于搏命的赌徒心理之形成,则是将人培养成赌场上超一流高手必备的素质。将这种素质和本领应用到其它领域,在一定的阶段和范围内,基本上都可以达到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的境界,而观察和珅同志发迹后在官场上的所作所为,皆能或多或少地看到这种赌徒心理作祟的影子。

至于三教九流中的一些尔虞我诈、设局陷害、坑蒙拐骗等勾当,和珅同志同样是烂熟于心,运用自如,譬如“放鸽子”、“仙人跳”、“隔山打牛”、“滚钉板”等等龌龊卑劣的伎俩,就被他在从政后创造性地实施于官场博弈之中并收到奇效,常常令那些正人君子和只会之乎者也的书呆子们目瞪口呆、并且百思不得其解。

这倒不是说和珅同志肚子里一点真东西都没有,聪明而且勤奋好学,学什么像什么,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社会实践,便是他不同于常人、高出同僚的主要优点。

——他不需要仰望星空就能写出中规中矩的诗词来,尽管他写的诗与刘墉、纪晓岚那样大文豪的作品不能比,而且还经常被纪晓岚批为“狗屁”,但比后世某些人附庸风雅、故作高深、其实连小学生都能写出来的,白开水一般的分行文字则要强得不可以道里计。

——他在发表重要讲话或举行记者招待会时,也会引用一些古文、古诗词,但他这样做的前提原则,一是不靠秘书提前准备;二是自己也不在故纸堆里寻章摘句地去找一些名句,然后花几天的功夫背诵;三是语速很快,完全不需要一边讲一边想而使得每句话之间停顿38秒,总之,绝不会因为刻意地想表现自己形似博学多才而被人看穿其实是草包的真实本质。

——他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在处理民族问题时不需要翻译便可完全听懂外邦使者的讲话内容。但他比较注重国格,既不卖弄也不低三下四,在双边会谈等重要场合绝不使用外邦的语言,回家跟他老婆说话更是使用标准的国语,而绝不脱裤子放屁似的讲外语。

——他搞经济确确实实是一把好手,能够在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封建社会里,也不需要渲染什么“和珅经济学”,更不谈什么调结构、稳增长,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在全国开设了大小银号、当铺三四百家,扩大了商品贸易规模,促进了流通;而且,也没见他把自己的手腕砍断了,或者是“杀开一条血路”,便利用外资设立了广东十三行等企业,并直接与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做生意且获利颇丰;更没有因为赚了钱而整天地到处嚷嚷“红利”、“红利”。

善于利用资源,是和珅的另一大特色。和珅同志就如同一只硕大的蜘蛛,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编织着各种各样的网——和珅同志当过吏部尚书(相当于组织部长)、并在升官至正国级后一直或兼任、或分管着吏部。

吏部是管各级官员选拔任用和考核评比的,所给出的评语和结论直接关系到每个官员的身家性命和政治前途。如果是由刘墉那样的同志来管,他一定会选拔道德高尚、品学兼优者而革除贪官污吏,但人家和珅同志不这样,人家秉承“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宗旨,只要能捞钱,能把鸡的屁股搞上去,阿猫阿狗都可以当官。

不仅如此,和珅同志还为贪官们打造了一道免于被查处的防火墙——他在吏部尚书任上向乾隆同志建议:对大小官员均实行“议罪银”制度,即不管是什么级别的官员,也不管其犯了什么法、该定多大的罪,只要他按照罪大罪小的等级交出足够的赎罪钱,便可以免于追究其法律责任,然后继续做官和升官。这个制度一实行,立即得到了大多数官员的热烈拥护,他们嘴上虽然喊的是“皇恩浩荡”,可心里想的却是“爱死中堂”。

仅凭这一招,和珅同志就夯实了他在体制内广泛而深厚的“官众基础”,使得同僚、或者哪怕是皇帝也不敢轻易地动他。

自唐以来,凡是有大学士头衔的高官,都有可能被皇帝钦点为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当然,皇帝的亲信臣子被“钦点”的次数就多一些。参加同一期乡试和会试的士子相互之间称“同年”;某一期的主考官尽管没教过这些“同年”们一天书,按规矩却是他们的“座师”。由于利益相关,在官场上,处理好“同年”之间、“同年”与“座师”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积聚、扩大人脉,建立广泛统一战线不可或缺的纽带和捷径。

和珅同志在乾隆朝后期既被钦点的次数多,以他的精明和无孔不入的性格,就不可能不利用这些不可多得的机会而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在这个事情上,和珅同志的过人之处在于,不管谁的钱或礼物,他变着法子也要收进腰包,但只要是他当“座师”的那些“同年”们送的财礼他绝不会收。不但不收,逢年过节时,他还给他的“学生”们发价值不菲的红包,如果有谁生病或遇到突然出现的困难,哪怕这个人是在边远地区任职,和珅同志亦会派人六百里加急地送去钱物和温暖。

依靠这些苦心经营所织成的“网”,和珅同志几乎能够网罗天下;在这张无形之网面前,谁违背了和珅同志的意愿,都有可能碰得头破血流。

能带兵打仗、惯于打胜仗、桀骜不驯,一般人惹不起的大将军福康安,因为历来看不起和珅,和他尿不到一个壶里,和珅同志就能通过心腹神不知鬼不觉地断他的粮草,阻他的援兵,让他无法竟收全功而丢人现眼;

老成持重、职位军功和政绩皆难有人匹敌的阿桂,尽管一直低调谦逊,并且小心谨慎地约束部下和家人,可仍然挡不住和珅同志以重利而引诱他的公子犯错,还抓不到和珅同志的任何把柄,落了个管教不严的恶名而被降两级任用;

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刘墉与纪晓岚,经常会“吃”到和珅同志偷偷“塞”给他俩的“苍蝇”,结果是在乾隆晚期纪晓岚被流放到新疆伊犁,刘墉同志则干脆装傻,不问政事;

甚至连嘉庆同志,在嘉庆四年、乾隆未彻底死翘翘之前,见了和珅亦不免两腿打颤、心头打鼓,尽管恨不得当时就把和珅杀了……

评价和珅同志一生的功过,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小聪明绝顶,大智慧全无。

说他小聪明绝顶,是他做起事来举重若轻,常常能够独辟蹊径、出人所料且成效立竿见影。说他大智慧全无,一是他根本没有政治家所应具备的战略眼光,既无长远的大局观更不计后果,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任意妄为,就像吸毒的人一样,图一时快活而不管病入膏肓。

二是他做人做事表面上一团和气、八面玲珑,实际上是没有原则独断专行,长此以往,除了那些与他同流合污的死党之外,其他人对他要么是视同鬼魅而退避三舍,要么就是恨之入骨,恨不得生当剥皮抽筋、死了也要挫骨扬灰。

三是他过分自信自己的能力和本领、也同样麻木不仁地轻视他人,他既不懂乾隆同志的帝王心术,更把嘉庆同志的忍让和装傻当作愚笨和懦弱。

实际上,如果不是乾隆后期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加大,需要和珅变着法子弄钱来支撑朝廷的门面;如果不是庙堂上群雄并起、各方势力难以驾驭,需要利用他带着一帮子魑魅魍魉来压制清流、制造出朝廷“和谐稳定”的大局,就凭他敢于玩弄朝局的那一点点心思,就算是有十个和珅,也会被乾隆同志毫不留情地宰了喂狗。

可是,一直到嘉庆三年,当乾隆同志语带双关地再一次告诫他:“你要注意啊,要忠于你的新主子啊”的时候,和珅同志依然至死不悟,不但毫不收敛,反而不是今天出一本书,就是明天去跳一次绳,一点也耐不住寂寞。从这个意义上讲,说他是大智慧全无,一点也没冤枉他。

「 支持乌有之乡!」

打 赏

×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小石头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 相关推荐

文字游戏有哪些 下载量高的文字游戏排行榜前十
365体育亚洲官方登录

文字游戏有哪些 下载量高的文字游戏排行榜前十

📅 08-01 👀 1095
逆战新极寒冰焰 尼泊尔的卢价格
365体育亚洲官方登录

逆战新极寒冰焰 尼泊尔的卢价格

📅 08-05 👀 8486
吃亏是福是人生哲理,还是话语陷阱?有些“老话”为什么不受欢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