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7月3日报道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6月19日报道,世界首次“足球之争”发生在乌拉圭蒙得维的亚的世纪球场。1930年7月30日,在第一届世界杯决赛开赛前夕,阿根廷队和乌拉圭队就该用哪个足球比赛吵了起来。阿根廷人要用他们的“天托”(Tiento)足球,乌拉圭人要用自己的T型(T-Modell)足球。这两个球都是棕色的,坚硬且牢固。前者是英国伯明翰一家公司的产品,由12条皮革缝制而成;后者由伦敦的一家公司制造,由11条皮革缝制而成。两个球都符合国际足联的标准,设计权和生产权都在英国人手里。因为当时他们牢牢控制着足球市场。
产地变迁
英国足协不仅制定了球赛规则,也确立了足球的规格。当时以茵宝为首的全球最大的几家体育用品制造商都是英国企业。英国人生产的足球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除了用料考究外,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最重要的专利。
与今天欧洲杯上使用的那些装备芯片、用特种塑料制成的足球相比,老式足球当然不够完美。但英国公司将当时最好的足球卖到了整个帝国和半个世界。足球变成了国际运动和大生意——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市场研究者估算,今年全球足球销售额可达20亿欧元左右,而且呈上升趋势。足球是最受欢迎的运动。欧洲是最大的足球市场。欧洲有30多个职业联赛,近千家职业俱乐部,3.4万名职业球员。此外,欧洲还有数十万个业余俱乐部和数百万名业余球员。足球市场已不再由英国人控制,而由美国耐克和德国的阿迪达斯和彪马主导。全世界每年售出1亿个球。其中半数在曾属于大英帝国的巴基斯坦的锡亚尔科特制造。那里过去是英国足球制造商控制的全球供应链的一环。
居民约70万的锡亚尔科特有130家公司生产足球。最小的公司只有两三名员工,大公司则有三四千。足球在当地为近6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许多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代。
英国东印度公司曾在锡亚尔科特设有分公司。1850年前后,英国开始在那里驻军。军官爱打板球,普通士兵则喜欢踢足球。足球在军营的硬地操场上磨损很快,从英国订购的足球要几个月才能到手,因此士兵们就找当地工匠修补足球。1890年左右,一名马鞍匠人从中嗅到了商机,拆了一个英国足球,开始测绘仿制。他的马鞍铺子就此成为了巴基斯坦足球产业的摇篮,孕育出了若干家专营足球的公司。1910年,英国人将足球定为其殖民地学校的必修科目。这进一步推动了锡亚尔科特足球制造业的发展。
英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得不减少国内足球产量,锡亚尔科特的足球制造商则大幅增产,以完成来自新加坡、埃及、南非、加拿大、尤其是澳大利亚等英国殖民地的订单。在二战期间,英国人将本土工业完全转向军工生产,英国体育用品制造商纷纷委托锡亚尔科特的足球企业代工,使那里发展成为全球足球制造业的中心之一。
如今,锡亚尔科特最大的本土体育用品公司每月生产100万个足球,年销售额达5000万美元。不过,这家公司仍然主要为阿迪达斯等西方品牌代工。
材料进步
老式英国足球的外壳由鞣制的牛皮制成,而今天的足球完全由聚氨酯制作。这种塑料在上世纪30年代由德国开发。1986年,阿迪达斯用聚氨酯制造的足球首次用于世界杯。
上世纪70年代,阿迪达斯与巴基斯坦锡亚尔科特的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大幅推动了当地足球制造业的发展。美国耐克、意大利斐乐等共计50多个国际品牌跟随德国人来到这座城市。各种新材料和新工艺被用于足球生产。此外,巴基斯坦的许多代工企业都装备了德国设备。生产效率提高,成本则在下降。先进设备巩固了巴基斯坦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缝制外壳这一复杂工作仍要手工完成。在巅峰时期,锡亚尔科特每天制造12.5万个足球。阿迪达斯是主要买家。迄今,阿迪达斯已经卖出了数亿个足球,并在过去55年里为所有主要赛事提供比赛用球。
阿迪达斯于1974年推出了第一款完全由人造革制成的足球,但未能通过国际足联的测试。终于,在1986年,用聚氨酯制作外壳的足球获得了认可。从那时起,足球就由塑料制作。2004年欧洲杯比赛用球则是第一个完全胶合而成、无需缝制的足球。阿迪达斯在2006年和2010年又先后推出了完全无缝胶合和几乎完全圆形的比赛用球。本届欧洲杯的比赛用球则突出了环保性能:其外皮背衬由特殊的发泡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的一半由可降解的玉米纤维组成。
目前,顶级足球运动员使用的是由专家团队耗时多年研发出的高科技足球。这些球要经过压力测试和风洞测试,配备数据采集芯片。它们在欧洲或美国设计,在巴基斯坦、中国或印度尼西亚生产,被用于重要赛事。
手工缝制皮球的时代已经结束,但它们的故事仍然令人着迷。在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的决赛前,比利时籍裁判巧妙化解了两支南美劲旅为使用什么球比赛而产生的争执:上半场使用阿根廷队的比赛用球,下半场使用乌拉圭队的。最终,乌拉圭队以4比2获胜,其中3个球是他们用自己的球踢进去的。阿根廷队的比赛用球后来被送回英国,现在陈列在博物馆里。(编译/王勍)
巴基斯坦锡亚尔科特生产足球的工厂(路透社)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